
天津自贸试验区。天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办公室供图
用占全市1%的土地,吸引了约全市5%的市场主体,贡献了近全市17%的税收收入。在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发布“2021—2022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中,天津自贸试验区在全国自贸试验区省级综合排名紧跟广东、上海,已连续三年排名前三。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在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若干措施》,天津自贸试验区再次入围试点地区,此次入围,将推进天津自贸试验区对接相关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在推动货物贸易创新发展,创新金融服务、促进数字贸易健康发展等方面贡献天津方案。
探索制度创新 打造保税维修和再制造政策创新示范区
走进位于天津自贸试验区机场片区的庞巴迪(天津)航空服务有限公司,工作区停放着五架商务飞机,维修人员紧张有序地忙碌着。
庞巴迪(天津)航空服务有限公司机库。天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办公室供图
庞巴迪(天津)航空服务有限公司2015年落户滨海新区综合保税区,由庞巴迪宇航新加坡服务公司和天津港保税区土地开发招商公司合资成立,是庞巴迪公务机全球第八个也是国内唯一一家oem维修中心,主要开展中国及亚太地区的庞巴迪公务机的维护、维修和大修服务。
“庞巴迪天津已具备庞巴迪现有机型的全部维修能力,持有中国(caac)、欧盟(easa)等九个维修许可,维修能力涵盖四十个国家和地区,现在每年大约维修订单在30架左右。”庞巴迪天津负责人告诉我们。
2022年底,位于天津港保税区的天津海鸥表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修理物品”模式承接的保税维修业务入境抵厂。该批待维修品为销售到香港分公司的“机芯”产品,数量720只,货值6万余元。这也是天津港保税区首单精密仪器保税维修业务。
海鸥表双陀飞轮机芯模型。天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办公室供图
作为“中国第一只手表”的诞生地,经过68年的研发积累,海鸥表依托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强大的设计、研发能力,专利申请总量位居国内行业首位。
天津港保税区自贸工作局副局长张宁介绍,目前,天津港保税区累计共有十余家企业获批开展保税维修再制造业务,九游会网址的业务范围涵盖航空、船舶、海工装备、工程装备、安检设备等。天津港保税区配套出台了多项支持政策,建立了商务、海关、生态环境等多部门联动机制,积累了丰富的环保处置和海关监管经验,成为国内开展保税维修再制造业务门类最全,业务模式最丰富,相关标准、政策制度创新最多的地区。据海关统计,2022年我市实现保税维修进口货值148.4亿元,维修项目收入2.3亿元。
作为全国保税维修再制造产业集聚高地,为建立完善保税维修业务政策体系,科学规范保税维修和再制造试点业务开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2023年2月7日正式发布了《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天津机场片区保税维修和再制造业务环境保护监管办法》。该办法是我国首部地方性规范特定产业的环境保护规范性文件。对于国家积极推进保税维修和再制造业务扩面工作以及相关国家法律法规和指标体系完善与修订工作,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探索新型贸易业态 贡献离岸贸易“天津模式”
近年来,天津港保税区在天津市金融局、天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办公室和国家外汇管理局滨海新区中心支局等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积极探索和发展离岸贸易等新型贸易业态,并率先落地实施了离岸贸易“天津模式”。该模式成为国内继“上海模式”和“苏州模式”后,第三种具备可操作性和天津滨海新区特色的支持离岸贸易发展的方案,也是首次明确提出支持实体经济开展离岸贸易的重要举措。
离岸贸易“天津模式”正多点发散,不断扩面,越来越多的企业从中受益。接下来,天津港保税区还将进一步深化离岸贸易“天津模式”,就推进新型离岸贸易广泛开展大胆尝试。同时,在自贸框架下,持续推动离岸贸易“天津模式”向滨海新区全域复制推广;在开展业务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后,组织以“离岸贸易企业 银行”为主体,政府主管部门为咨询服务第三方的“天津自贸试验区新型离岸贸易业务联盟”,合力推动离岸贸易迅速发展。保税区还将加大离岸贸易企业培育力度,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和金融服务方案,助力更多企业快速发展,奋力推进一流港口经济示范区建设,以一域之为服务全市高质量发展大局。
探索优化营商环境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天津自贸试验区与承接市级事权600余项,在全国率先实施租赁spv公司注销“白名单”、“最简告知承诺”审批、“拿地即开工”等举措。在48个行业实行“一企一证”综合改革,精简合并申报审批流程60%以上。启动《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修订工作,出台《关于促进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法律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印发《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鼓励创新宽容失误实施细则(试行)》。在滨海新区政务办、市场监管局和法院分别加挂自贸试验区行政审批局、市场监管局和法院的牌子。自贸试验区法院发布融资租赁、公司纠纷、涉外民商事、消费金融、平行进口汽车交易等八类专业审判白皮书,审理天津首例无形资产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推动天津市公信法律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天津市大公公证处、天津自贸试验区法院、天津市滨海新区公信金融调解中心等12家专业机构在天津自贸试验区共同成立天津市首家专注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的公信法律战略合作联盟。
2023年1-5月,天津自贸试验区新设市场主体5051户,同比增长18.26%;其中外商投资企业92家,增长31.43%;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约16亿美元,同比增长近40%;税收收入278.42亿元,同比增长27.16%;截至2023年5月底,天津自贸试验区区内市场主体累计达8.79万户。天津自贸试验区不断探索,稳步疾蹄,努力成为天津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为天津市制造业立市,滨海新区制造强区战略贡献力量。
来源:天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办公室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客户端下载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