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杨素珍出生在河北省唐山市一个医学世家,其外祖父、舅父都是当地名医,尤其擅长治疗眼病、哮喘病,其母亲在耳濡目染中也掌握了一定的制药、用药及看病经验,经常为家人及邻居解决病痛之苦。在家庭中医氛围影响下,1960年中学毕业后,杨素珍报考了河北中医学院,1965年毕业后分配至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工作,先后师从于东川、郑静候、李堂甫等天津名医,在名医的指导下,学习了许多治病用药的经验。
1974年,经天津市卫生局批准一中心医院成立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研究所,由著名内科专家王今达教授负责全面工作,杨素珍医生被选派参加研究工作。在王今达教授的指导下,杨素珍在急救医学研究所学习了多种抢救技术和急救医学的相关知识,如抽动脉血做血气分析、下胃管、三腔管、气管插管各种穿刺技术等。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杨素珍参与制定了“三证三法”的临床及科研工作,即毒热证、瘀血证、急性虚证和清热解毒法、活血化瘀法、扶正固本法,这“三证三法”极大地丰富了急救医学的治疗手段,提高了急救能力。
1984年至1985年,杨素珍在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班进修,系统深入地学习了《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著作,对中医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中医理论有了更大的提高,通过继承和弘扬传统医术,为中西医结合的急救事业做出了贡献。
从1965年至今,杨素珍一直从事临床及教学工作,先后担任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急救医学研究所临床部副部长、中西医结合科主任、中医科主任、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研究室主任以及一中心药事委员会委员、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研究室主任以及一中心药事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新技术开发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综合医学杂志》编委。
在50多年的岁月中,杨素珍对病人认真负责,关心病人疾苦,医德高尚,多次被评为卫生局优秀中国共产党员和三八红旗手,14次被评为一中心医院先进个人和优秀共产党员、一中心医院十佳标兵和医德高尚百面红旗。
杨素珍热爱中医事业,在中医科及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研究所连续工作55年,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通过学习《黄帝内经》《汤液醪醴伦》篇中的“去苑除莝”理论,治疗急性肾衰、高度水肿;用“活血化瘀法”选方血府逐瘀汤治疗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用“回阳救逆”法、四逆汤治疗厥脱证及各类休克病人;用“扶正固本法”托里消毒散、参苓白术散等治疗重度营养衰竭,伤口久不愈合者及久泻不止者……在临床中均取得了显著疗效。
为了及时抢救病人,杨素珍亲自制定十类处方制成多种剂型,如清肺汤、柴葛解肌汤、当归补血汤、参附汤、独参汤、血府逐瘀汤、三仁汤、生脉饮、四逆汤、大黄粉等以备急用。其中,她亲自制作卢氏方以消除病人高度水肿,病人服用后通利二便,排除大量水液,水肿消退明显,这一治疗方法曾被拍成科教影片。
此外,杨素珍在临床中不断总结创新,引入新技术更好地为病人服务。急性肾衰病人在无尿少尿期经常合并高钾血症,可导致心脏骤停,造成死亡。治疗急性肾衰的中药如清热解毒药及活血化瘀药钾离子含量均很高,经测试达到80-90豪当量/l。杨素珍大胆引进阳离子树脂用于除钾,经阳离子树脂交换1小时后可降至20豪当量/升。经处理后的中药,肾衰病人服用从未发生高钾血症,极大地改善了病患的身体条件。
在临床工作中,杨素珍精益求精,2000年,主持完成的《疏肝利胆法结合西医疗法对有机磷中毒肝损害的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获天津市科学技术成果奖。在临床工作的同时,积极总结自己经验,发表国家级学术论文20余篇,2011年被天津市卫生局授予“天津市名中医”荣誉称号。
来源:天津市卫健委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客户端下载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