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并重是京剧艺术一大特色,然而,当下的京剧舞台却有文强武弱之势。前不久,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京剧张(世麟)派武生研习班在津成功举办,多地青年武生演员来津学习,收获良多。这一培养武戏人才的举措,再次引发京剧人如何重振武戏的思考。
向好势头调动武戏人才积极性
从纪念张世麟先生诞辰百年系列演出会聚各地武生名家新秀,到新排武戏《狄青》被专家赞为“重振武戏雄风”,再到如今举办张派武生研习班,天津京剧院不断在武戏上下功夫。院长王则奇介绍,近年来,从国家层面到各地方院团,都注重武戏人才队伍的建设,对武戏的扶持力度逐年加大,如开设武戏展演、邀请名家给青年人说戏等。
向好的武戏势头,调动着武戏人才的积极性。此次张派武生研习班中,除了经过遴选产生的12名正式学员,还有5人积极争取自费旁听资格来津学习。年轻人都十分珍视这难得的机会,排练场里常常见到他们刻苦加练的身影。
学员们虚心虔诚的求学态度,也感动着研习班导师、张世麟之子张幼麟。为期一个月的教学中,年近七旬的张幼麟“连续作战”,每堂课都亲身示范指导,经常是晚上回到家累得不想说话。张幼麟说:“教武戏必须要示范,以此形成一种带动性、严肃性。我能感受到孩子们的渴望,所以老师必须认真教。可喜的是,通过这次学习,每个学员都有质的变化。”
要把艺术真正地继承下来
舞台上文强武弱,观众对武戏的热情也在流失。对此,张幼麟坦言:“要想把观众唱回来,凭什么?凭真功夫。现在唱戏,有时观众会给予演员鼓励性的叫好,觉得戏曲演员特别是武戏演员不容易,给点儿掌声鼓励。可是别忘了,观众是花钱买票来看戏、看‘玩意儿’的。所以,演员应该自律、自觉,不能满足于鼓励,要把艺术真正地继承下来、表现出来,累积口碑,以后观众才愿意看你的戏。”
张幼麟对武戏现状的急切之心,转化为不辞辛苦、事无巨细的传授。研习班上,他教学生们“规范”,舞台呈现上要横平竖直,像写字一样工整;他还教“规矩”,比如扎靠、系大带等,演员怎样扮出来才干净漂亮,怎样做才称得上“高级”。台下的一招一式、一字一句,都是在为台上亮眼的功夫做积累。
同场竞技更能激发动力
近年来,常有全国性的武戏专场上演。张幼麟认为,各地武戏演员同场竞技更能激发动力。他说:“做演员,不能说职称达到一定高度了,就躺在上面不动了。我们弘扬京剧、弘扬武戏,光拿嘴说没用,要行动起来。不要光说自己好,咱们聚到一起比一比,看看到底谁更好,这无形中是一种激励。”
对于当下武戏人才的培养,戏曲院团也在积极行动。王则奇说:“我们给武戏人才选择好老师,让年轻人走正路,把各武戏行当、流派的传统经典继承下来。此外,多给年轻人搭建实践、展示的平台,创造学习、进修的机会。此次张派班之后,我们还计划申请厉(慧良)派班人才培养项目,并且在明年厉慧良先生诞辰百年之际举办系列活动,积极营造武戏氛围,促进武戏传承、发展。”(记者 刘莉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客户端下载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