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天津8月28日电(孙翼飞)今日,由中央网信办、中央文明办、中共天津市委、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2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在天津市开幕。
网络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有关部门充分调动网络社会组织、网信企业、正能量网络名人以及广大网民的力量,努力构建人人参与、齐抓共治的网络文明建设工作新格局。而慈善事业作为网络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备受关注。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作为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发起、主管并在民政部登记注册的全国5a级公募基金会,多次荣获“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称号和“中华慈善奖”。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理事长贝晓超介绍,近年来,红十字基金会在推动网络文明建设方面持续发力:
一是充分动员和发挥企业伙伴、广大网民等力量,凝心聚力,开展 " 最美救护员 "、红十字志愿者等典型事迹的网上宣传,推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网络文明环境。
二是拓展创新资源动员方式,加快推进 " 互联网 公益 " 新模式,打造人人可参与的“指尖慈善”“指尖公益”。今年,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联合腾讯公益发起设立“5·8人道公益日”,线上线下筹款超2.3亿元,线上超过322万人次参与支持。纵观募捐方式的演变,从线下一个个募捐箱到线上一个个项目链接,从传统的筹集款物到当前劝募人心, 2017年以来累计超过6502万(人次)公众通过互联网向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捐赠爱心善款,通过" 互联网 公益 " 参与到网络文明建设中来。
三是发挥数字化治理优势,提升公益服务能力。通过与大型互联网平台合作,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正在致力于建构一个基于全社会应急救护资源的应急救护响应网络。依托数字技术,通过智能救助系统、救援协作系统、急救宝、志愿者服务系统等一系列数字化工具支撑红十字主责主业,助力项目更加高效运转,提高公益服务供给能力和效率,进而扩展公益项目人群覆盖面和影响面。
四是应用数字技术推动公益更透明,助力提升公信力和品牌影响力。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在线捐赠平台”“电子票据系统”实现公众化和在线化,降低公益参与门槛,快速获得捐赠收据和证书,让公众更加乐于和便于参与公益;“捐赠查询平台”及时公示反馈捐赠信息,并全面接受捐赠人和社会公众的查询,确保捐赠收入支出“笔笔清”;“项目地图”可以追溯捐款使用流向和最终受益地区、受益人等;微博、抖音号、公众号等自媒体矩阵实时发布,让公众及时了解项目进展动态,提升品牌影响力。这些有效的数据化工具给红十字这样一个老品牌带来“新意”和“信任”。
同时,贝晓超认为,网络文明建设也赋予了公益慈善事业新的内涵:
一是完善顶层设计,为公益慈善事业提供明确方向和指引。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指引下,我国积极开展网络文明建设工作,中央制定实施《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顶层设计为公益慈善事业参与共建网络文明指明方向和路径。
二是推进互联网公益建设,激活公益慈善组织所蕴含的巨大能量。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成为助力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强大的助推器。“互联网 公益”模式的形成和发展,给传统公益慈善事业运作模式带来了深刻变革,加速公益慈善组织和互联网平台的跨界合作,愈加激活公益慈善组织所蕴含的巨大能量,汇聚企业、公益慈善组织、互联网平台、公众网友等多方力量,促使更多公益慈善伙伴共同合作,构建合作共享的数字公益新生态。
三是深化网络生态治理,为公益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构建更加良好的生态环境。近年来,随着网络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引导公众通过网络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弘扬新风正气,培育正能量更加充沛的网络空间,让人人公益、随手慈善成为现实,促进互联网公益平台作用发挥,并出台一系列规范及倡议,使得公益慈善行为更加透明高效,也极大激发了公益慈善事业长远发展的健康活力,凸显了公益慈善事业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的重要地位。可以说,数字公益已经成为现代公益慈善事业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新时代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客户端下载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