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网天津9月27日电(孙翼飞)今日,天津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修订通过了《天津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自11月1日起施行。为适应客观形势的需要,修订后的条例增设“网络保护”专章,对于适应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更加全面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修订的条例明确,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预防网络沉迷措施,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诱导其沉迷的产品和服务,及时修改造成未成年人沉迷的内容、功能或者规则,并定期向社会公布预防网络沉迷的有关情况。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网络社交等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在其提供的服务中设置青少年模式。向未成年人提供服务的,在使用时段、时长、功能和内容等方面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并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提供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
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应当严格落实用户实名制要求,禁止为未成年人提供充值、打赏等服务,不得诱导未成年人参与应援集资、投票打榜、刷量控评等网络活动。不得为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网络主播服务;为已满十六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网络主播服务的,应当征得其监护人同意。以未成年人为服务对象的在线教育网络产品和服务,不得插入网络游戏链接,不得推送广告等与教学无关的信息。
新闻出版、教育等部门应当定期开展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宣传教育;家庭、学校、社区及其他机构专业人员应当共同配合对预防和干预未成年人沉迷网络进行教育和引导;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预防网络沉迷措施,在其提供的服务中设置青少年模式,并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提供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
此外,新修订的条例明确,学校可以禁止未成年学生携带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进入学校或者在校园内使用;对经允许带入的,应当统一管理,除教学需要外,禁止带入课堂。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提高网络素养,规范自身使用网络的行为,加强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行为的教育、示范、引导和监督。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客户端下载
- 评论
- 关注